产品展示

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

2025-03-24 23:24:43





东北地区的满族是在白山黑水中诞生的,白山指的是长白山,黑水指的是黑龙江。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东北地区的另外两个少数民族: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

东北地区是指大东北地区,有东北三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还有内蒙古的东部地区。大东北地区纬度比较高,冬天漫长寒冷,经常下大雪,雪大概有半个膝盖那么深,夏天不热这挺舒服的。东北地区还有一个地理特点就是山脉环绕,森林资源丰富。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都在东北地区,在历史上东北地区一直是中国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一这里少数民族众多,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就是其中之一,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东北独特的地理环境,过去这里的人民长期以游牧和渔猎为生。他们的家就在森林里、山脚下、河流旁,这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民族习俗和文化。

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这两个民族可能大家平时接触的比较少,感觉这两个民族挺像的。既有有一些相似点,但同时也有很多的生活中的文化上的区别,他们最主要好的共同点就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两个民族都是以狩猎为生,而且他们主要生活在大兴安岭一带。大兴安岭呈东北西南走向,小兴安岭为西北东南走向,就像张开的手臂把东北地区拥入怀中。大兴安岭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交界处长有1200多公里,由于纬度高,气候寒冷,森林茂密,人迹罕至。这里有50多种奇珍异兽,有驯鹿、驼鹿、雪兔、紫貂等等。在大兴安岭纵横交错的水网里还有特别大的大鱼,我曾经看到过像一个船那么大的大鱼,由于生活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所以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他们最初的生活状态很像原始部落,以大山为家,和动物、植物是好朋友,它们形成了独特的森林文化。

大部分的汉族人民生活在平原,以农耕为主,北方种小麦,南方种水稻,盖个房子住一家人。但是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他们过去主要生活在森林中,没有固定的房子,属于是游猎民族,一般就是挨着水草而居,靠打猎为生。天气冷了打不到猎物,就需要不停的搬家,夏天热了再牵着自己的驯鹿迁移。

随着季节的季节的变化不断迁徙,所以他们的房子不是固定的,他们就近取材。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有着相近的桦皮文化,就是因为这里有很多的白桦树,它们的皮不仅防水,而且柔软,可以做小房子。用树皮搭的这个房子叫撮罗子,鄂伦春组的一般的斜仁柱,撮罗子跟帐篷差不多,但它是树皮搭成的,而且里边真的是冬暖夏凉,一般的他们会在门口生一团火,然后从做饭,烤肉,然后到烧水都在门口,睡觉到撮罗子里面去睡觉。他们喝的奶不是牛奶,因为在森林中,牛,马,生活都是很不容易的,牛马都是平原上的,主要是生活的驯鹿,所以喝的就是驯鹿奶。I

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

第三个共同点就是这两个民族的人数都比较少,鄂伦春族到现在一共才9000多人,是中国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鄂温克族大概有3万多人,这两个民族和达斡尔族一起也被称作是东北的三少民族,从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人口分布图看,其中鄂温克族的聚居地基本上是内蒙古自治区内,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呼伦贝尔那边,鄂温克族,鄂伦春族都是比较多的。相同的生存环境让这两个民族有很多共同点,其实这两个民族也有很大的生活差异,接下来先来说一说鄂伦春族。

鄂伦春在他们自己的语言里的意思是山顶上住的人,也有人认为是使用驯鹿的人,驯鹿在鄂伦春和鄂温克这两个少数民族的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驯鹿和平时见到的梅花鹿等鹿科动物不太一样,它头上的角就像一棵树一样,长满了枝丫和分叉非常繁复。就像一棵会移动的树木,一般生活在亚寒带地区,差不多就在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北部的位置。这里气候寒冷,而驯鹿身上的毛皮则会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在历史上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的先民们在游牧捕猎的过程中就发现了驯鹿的踪影,最后把它们饲养了起来,这些驯鹿逐渐驯化成为了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先民们的交通工具。

去因此中国古人也曾经把他们称为是驶鹿部,意思就是驱使驯鹿的部落。后来鄂伦春族向南迁徙来到了大兴安岭,他们的交通工具从驯鹿就逐渐的变成了马匹,而鄂温克族就保持着一直驯养的驯鹿的习俗。所以大家区分鄂伦春族还是鄂温克族就可以看他们是骑马的就是鄂伦春,那么骑鹿的就鄂温克族。

鄂伦春人民打猎的主要动物就是狍子,在东北地区有一句古老的俗语叫“棒打袍子,勺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形容东北地区野生动物的资源非常丰富。狍子是一种中小型的杜科动物,雄性的袍子头上还会长角。但他的角一般比较小,浑身的黄褐色,鄂伦春族的典型象征就是他们的传统服饰袍头帽,一般是用完整的袍子的皮毛缝制而成的,有时候他会保留狍子头上的两个角,看着非常可爱。曾经与辉同行直播时就有鄂伦春人民穿着传统的服饰牵着驯鹿走在哈尔滨那条大街上,人们纷纷观,都说这个帽子太好看了,这个头帽因此流行,由于狍子的绒毛很长,所以保暖效果特别好。不过今天的鄂伦春族已经不在猎捕野生的狍子了,狍子也成为了保护动物。所以现在他们制作的传统的服饰主要是用养殖的袍子,只有在重大节日期间,鄂伦春人才会把这个刨头帽带出来。

鄂温克的意思是“住在大山中的人们”,迟子建老师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就描写了鄂温克族人与驯鹿相依为命,在困境中生存,经历的历史变迁。小说中“我”的原型是使鹿鄂温克部落最后一位女酋长玛利亚.索。驯鹿在鄂温克族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被誉为“森林之舟”,鄂温克族会随着驯鹿一起迁徙,冬季将驯鹿放归山林。新中国成立以后,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逐渐走出大山,迎来了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