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成语典故#望梅止渴#成语故事

2025-03-28 19:49:01





名落孙山是一个源自宋代的成语,常用来委婉地表达考试落榜或竞争失败。其背后有一个幽默而富有智慧的故事,既展现了古人的语言艺术,也折射出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悲喜人生。

#成语典故#望梅止渴#成语故事

故事起源:孙山的机智应答。据宋代文人范公偁过庭录记载,吴地今江苏一带有个叫孙山的才子,性格诙谐善于言辞。某年他与同乡好友一同赴京参加科举考试,放榜之日孙山发现自己名字位列榜单最末一位,勉强终局,而同行好友却遗憾落榜。

回乡后乡邻纷纷围住孙山打听结果,面对好友父亲的急切询问,孙山并未直言其子落第,而是巧妙吟出一句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榜单最后一名是我孙山,您儿子的名字还在我之后。这句诗既委婉道出榜上无名的事实,又以幽默化解尴尬,从此名落孙山便成为落榜的代称。

现实启示:名落孙山的故事提醒我们面对失败需豁达,如孙山一般用幽默化解窘境不失为一种智慧。竞争无常,重在坚持。古往今来成功者往往历经多次孙山外的挫折,最终脱颖而出。语言的力量,委婉的表达,既能传递信息又能照顾他人感受,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修养。

结语:名落孙山四字承载着千年来读书人的笑与泪,它不仅是汉语的瑰宝,更是一种文化心态的传承。在成败之间学会坦然与从容。

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